昌吉州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班圆满落幕
11月8日,随着参训学员从西安顺利返程乌鲁木齐,昌吉州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班完成全部教学任务,正式圆满落幕。此次培训以“理论+实践+跨区联动”为核心培育模式,礼俗传承人、农耕技艺传承人、村艺工坊传习人及乡村工匠等骨干,系统汲取西安、杨凌两地乡村文化传承、农文旅融合的先进经验,为昌吉州乡村文化振兴筑牢人才根基。

自学员从乌鲁木齐赴西安起,培训进入核心实践阶段。围绕“非遗保护”“乡土文化商业化”“农文旅融合”三大主题,学员辗转10余个特色教学基地,开展沉浸式学习。在关中民俗艺术展厅,大家观摩剪纸、刺绣、木雕等传统技艺,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“技艺创新转化”“非遗产品推广”等问题,梳理民俗文化活化路径;长安唐村“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村民参与”的“三元共建”模式,让学员掌握土地资源整合、文化价值激活及村民增收的实践方法。此外,高陵非遗文化馆的非遗研习、永兴坊文旅消费新模式考察、袁家村“关中民俗+乡村振兴”经营之道学习,均成为学员汲取经验的“活教材”。

转战杨凌后,培训聚焦“科技与文化双向赋能”。在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,学员学习“科技赋能+文化铸魂”的现代农业升维之道,探索乡土文化与现代农业融合路径;王上村“互联网+农产品销路”案例,打开“文化赋能农产品品牌化”新思路;眉县横渠书院的“千年关学精神”,则深化了学员对传统文化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关联的认知。
“边学边思、边看边议”贯穿培训全程。11月6日,培训班召开“如何借鉴西安经验推动本地乡村文化建设”实践总结会,学员围绕“昌吉州非遗创新运营”“乡村文旅项目策划”等议题热议,提出参考“三元共建”模式,探索“政府+合作社+文化能人”本土化机制,借鉴袁家村业态布局打造昌吉乡村文化IP。同时,凤翔县爱萍刺绣增收案例研讨、鄠邑区农民画实操学习等环节,助力学员提升文化活动策划、资源整合的核心能力。

此次培训是昌吉州落实党中央、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,精准聚焦“提升实践与创新水平”目标,为乡村文化振兴储备“懂文化、会运营、能创新”的骨干力量。结业典礼上,班主任表示,培训不是终点,而是学员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起点,期待大家将先进经验与昌吉实际结合,把知识转化为工作实效;学员们也表态,将以培训为契机,把好经验带回去、用起来,当好乡村文化“守护者”、农文旅融合“推动者”,让昌吉乡土文化“活”起来、乡村文旅“火”起来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版权声明
本网原创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【注:凡注明“来源:XXX(非新农民网-《新农民》编辑部 GYorg.cn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Email:348171 444#qq.com】
阅读:
标签:
下一篇:返回列表
人物
HOT CHARACTER
图汇
HOT PICTURES
热点标签
HOT TAGS
每天排名
TOP ARTICLES
普及一下中国官员级别。中国官员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:国家级、省部级、司厅局级、县处级、乡镇科级,各级分为正副职。股所级(股级)不属于国家级别,不由组织部门任命,属于地方行
举报电话:12377
友情链接
LINKS

















